• 分类目录: 200 个;
  • 标签: 10638 个;
  • 资讯: 14982 篇;(待审:221 篇);
  • 网站: 12813 个 (待审:4419个);
  • 评论: 8 个 (待审:1 个) ;
  • 今日审核: 0 个 (待审:1 个) ;

产品定位策略:新手也能落地的获客指南

时间:2025-10-08 00:05:01 栏目:站长资讯

产品定位策略:新手也能落地的获客指南

产品定位策略:新手也能落地的获客指南

  

刚做产品时,我踩过一个大坑:花 3 个月做的工具类 APP,上线后用户根本不买账。后来复盘才发现,我们没搞清楚 用户到底为什么需要它”—— 这就是产品定位没做好的代价。

其实不只是我,很多新人甚至资深团队都会犯类似错误。有数据显示,70% 的创业公司失败源于产品定位模糊(来源:CB Insights 2024 年创业失败报告),要么功能大而全却没亮点,要么抓的需求根本不是用户刚需。所以说,产品定位不是 选个方向那么简单,而是决定产品能否活下去的关键第一步。

为什么产品定位必须先做?

可能有人会问:先把产品做出来,再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不行吗?我之前也这么想过,结果踩了更狠的坑。

2023 年我带团队做过一款职场社交产品,当时觉得 职场人需要人脉拓展,就匆匆上线了。可用户用了一周就流失了 —— 后来访谈才发现,他们真正需要的是 快速找到行业资料,人脉只是附加需求。我们花了 20 万推广费,最后留存率不到 5%

反过来说,做好定位能帮你省很多事。定位清晰的产品,获客成本比模糊产品低 40%(来源:ProductLed 2024 年增长报告)。因为你知道该找什么用户、说什么话,不用在无效人群上浪费资源。比如同样做教育产品,面向 3-6 岁的英语启蒙 APP” 就比 做教育的 APP” 更容易打动用户,推广时也能精准找到宝妈群体。
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产品定位不是定死不变的。它更像一个 锚点,能帮你在迭代中不跑偏,而不是让你一开始就把所有事都想完美。


产品定位策略:新手也能落地的获客指南

5 步做好产品定位(附实操案例)

步骤 1:找到用户 必须解决的痛点

先明确一个问题:用户没你的产品,会遇到什么麻烦?这里要区分 刚需伪需求

怎么做?用 痛点三连问1. 用户每天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吗?2. 这个问题让用户愿意花钱解决吗?3. 没有现有方案能完美解决吗?

我之前做社区产品时,一开始想做 年轻人兴趣分享平台,后来发现用户更痛的是 找不到同好线下聚会。我们用问卷调研了 500 个用户,80% 的人说 线上聊得再好,没线下见面还是没归属感”—— 这就是刚需。

步骤 2:分析竞品 没做到的地方

别想着 打败所有竞品,而是找到他们的 空白区。这里可以用对比表格:

 

对比维度

竞品 A

竞品 B

我们的产品

核心功能

线上聊天

兴趣话题推送

线下聚会 + 线上交流

目标用户

所有年轻人

学生群体

22-30 岁职场新人

收费模式

会员费(98 / 月)

免费 + 广告

免费(靠线下活动盈利)

比如我们发现,当时的竞品要么只做线上,要么收费太高,职场新人根本不愿意买单 ——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。

步骤 3:明确自己的 核心差异点

差异点不用多,1 个就够了,但必须 用户能感知到。比如 线下聚会就是我们的核心差异点,我们在宣传时不说 做社交,而是说 帮职场新人找同城同好,每周组织线下桌游局

怎么做?把差异点转化成用户能听懂的话。比如 “AI 智能推荐不如 “3 秒帮你找到附近想一起玩的人,后者更具体,用户一看就知道能得到什么。

步骤 4:用 最小可行产品验证

别等产品完美了再上线,先做一个 能解决核心痛点的简化版。比如我们当时没做复杂的社交功能,只做了 发布聚会报名两个功能,用小程序快速上线。

我记得上线第一天,我们只拉了 200 个目标用户,没想到有 50 人报名了第一次线下活动 —— 这说明定位是对的。如果当时做了太多功能,不仅浪费时间,还会掩盖核心需求是否成立的真相。

步骤 5:根据反馈调整定位

上线后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我们每周都会收集用户反馈,比如有用户说 希望活动能按行业分类,我们就调整了定位,从 泛兴趣聚会变成 行业主题聚会,用户留存率一下子从 30% 涨到了 55%

反直觉的是,很多人觉得 调整定位就是之前的工作白做了,其实不是。定位本来就是在实践中优化的,早期的小调整,能避免后期更大的失败。

产品定位最容易踩的 3 个坑(附解决办法)

⚠️ 注意:别贪多求全,想满足所有用户。我之前做工具产品时,一开始想同时满足 学生职场人,结果两边用户都觉得 功能不贴合自己,后来聚焦职场人,用户满意度才提上来。解决办法:新手先抓 1 个细分人群,比如 “22-25 岁刚毕业的职场新人,而不是 所有职场人

⚠️ 注意:别只靠自己想,不做用户调研。有次我们觉得 用户需要打卡功能,没调研就加上了,结果用的人不到 10%。解决办法:每次做定位调整前,至少找 10 个真实用户聊,而不是靠团队内部投票决定。

⚠️ 注意:把 功能定位。比如 我们有 AI 功能不是定位,“AI 帮你 10 分钟写好工作报告才是。解决办法:每次说定位时,都加上 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,比如 我们的 AI 功能,能帮你 10 分钟写好工作报告

产品定位实操检查清单

1. 有没有明确 用户必须解决的 1 个痛点

2. 有没有找到竞品的 空白区(附对比表格)?

3. 核心差异点是否 用户能感知到

4. 有没有做 最小可行产品验证定位?

5. 每周是否收集用户反馈并调整?

6. 定位是否聚焦 “1 个细分人群

7. 有没有把定位转化成 用户能听懂的话

其实产品定位没那么复杂,不用等资源到位才开始。今天你就能找 3 个目标用户聊聊,或者分析 2 个竞品的不足 —— 试试你会发现,原来之前很多迷茫,都是因为没把定位想清楚。


标签:

版权声明:

1、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4、、本文由会员转载自互联网,如果您是文章原创作者,请联系本站注明您的版权信息。